信与不信的动议
黃汉伟 (阿依淡州议员)
马来西亚政治演变一日如三秋。八月圍城的Bersih 大集会剛落幕,另一批就要搞九月十六日红色集会。另一边廂,国会议员的圈子中酝酿着在十月国会续会时,推动议案提呈不信任动议,投票表决以尋求政改来撤換首相及全体内閣。,
马来西亚国会制度师承英联邦西敏寺制度,而非美国总统制。在西敏寺制度之下,首相任職取决于他獲得的支持,受政黨制约,一般不规定任期。不獲得支持的首相往往短期内就下台。这道理在英国,纽澳及其他英联邦制国普遍使用。
当我的同僚丹绒武雅州议员郑雨周在州议会内外提出首相及首长限期论时,我很清楚的反驳及重复我的观奌。失去支持的领袖,多任兩星期都已是太久了,何况要拖到任期期滿。这使到英联邦制的首相必须战战兢兢,以確保继续得到支持。
历史上有名的首相在中期換人的案例就有好多例子。其中一例剛剛发生在澳洲。澳洲原任总理阿博特在党内的领导进行投票表决,以44票对54票輸给特恩布尔。后者即时接任总理一職,领导執政党剩余任期。特恩布尔的出师表是阿博特没有能力提供商界所需的经济信心。
近代历史中,澳洲总理在任期未滿就鞠躬下台的就有陸克文及吉拉德。他倆与阿博特一样败在党内领导的表决。
1990年,时任英国首相戴卓爾夫人在任期尚未结束时,辞去英国首相一職。她的辞职声明中说:“在同内阁同事广泛磋商后,我已断定,如果我辞职,将更有利于党的团结和大选获胜的前景。”澳洲及英国的案例皆是在党内的压力下换相。
《白衣人——新加坡执政党背后的故事》这本书里记載着发生在新加坡立法议会里历史性的信任及不信任动议。1961年人民行动党内部出现分歧,左派搞分裂,企图提出不信任动议以推翻李光耀总理的政权。李光耀政府反擊,率先在议会提出信任动议,想通过投票决定新加坡的政治未来。
1961年7月21日,立法议会針对信任动议展开辩论至深夜三点。李光耀点算着其支持力量,派人用救護車把躺在医院医疗的人民行动党议员Sahorah Binte Ahmat 用抬架送进立法议会投票。那張用抬架送进立法议会投票的照片是历史经典。
那一張及时的一票协助穏住政权,通过了信任动议。票数是27票支持信任动议,8票反对,16票弃权。由于信任动议已通过,那么不信任动议就无需表决了。
所以,十月的国会下议院议会庁的格局如何? 国陣及巫统党内会否出现党内领导的表决爭奪战?在野党会否提呈不信任动议?国会议长如何处理不信任动议? 首相会否以信任动议来反击不信任动议?
十月自有分晓。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